當你小的時候有沒有聽家長或是老師長輩跟你說這一個故事:

有一個機構請一堆小孩來,把他們獨立放在小房間裡面,實驗人員會先給他們一顆棉花糖,跟他們說"我有事先出去一下,如果等我回來你還沒有吃掉棉花糖,我就再給你一顆棉花糖。"。

然後會跟你說這實驗在測試你的耐性與毅力,自控力,延遲滿足,那些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小朋友將來的成就都比較高。

這個故事在鼓勵你不要在乎現在的得失,要看的長遠,之後老師會跟你講什麼是利息,就是你把錢存銀行他會定時給你一點點錢,當你出社會老闆會跟你說年輕人,不要計較你現在的薪水,目標要大,眼光要看得遠,以後你的身價跟現在不一樣,把吃苦當吃補,當你忍不住身體的勞累,在思考啥時是個頭的時候,富爸爸窮爸爸就出來跟你說,啥時是個頭讓我來教教你,他會先跟你說你的收入可以分為主動收入跟被動收入,主動收入就是你還要付出勞力與時間的收入,被動收入就是你不用再花勞力與時間就可以獲得的收入,然後會跟你說當你的被動收入超過你的日常花銷,你就可以不用工作達到財務自由的烏托邦,所以你現在要努力工作增加你的主動收入,把主動收入的錢投入可以賺取被動收入的事業或項目。

 

你有沒有感覺到聽完這個故事跟前面的給小孩棉花糖故事很像,都是要叫你忍忍努力付出,以後你就可以來到理想國,在富爸爸與窮爸爸的故事裡面只是給你一個幻化的期限,你想一下你現在銀行裡面的錢去投資股票,基金或加密或幣等等的任何方法去累積你的被動收入,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假設是10萬,假設你一個人的省吃儉用花費是剛好10萬,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家裡不會催你結婚買房買車生小孩嗎,教育費生活費等等開支,物價還會一直走高,房價一直漲,你的被動收入就不夠用了,你又要出去工作付出你的勞動力與時間賺錢,富爸爸與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·清崎在他結婚生了兩個小孩長大到大學以後,羅伯特·清崎也撐不住回去工作賺錢了。

 

人是群居的動物,我們每日的需求是需要許多人付出勞力來被滿足的,不管何種制度,貴族制,種性制,自由經濟等等,一定只會有少數人可以活得很自由自在,大部分的人都會過得很苦去服務那些少數人,為了這個目的會發明許多故事去讓你自願付出勞動力,都會是說你現在努力以後你就會跟我們一樣,或是比我們更好,清朝的八旗制度,只要你貢獻足夠給你抬旗加入我們,你就努力付出,或是貴族爵位,你付出錢財與生命給妳當貴族,宗教的種姓制度,你這一世沒救了,但是你多多努力來世就可以轉世到高種性,天主教基督教的贖罪劵,你花錢買你死後可以上天堂,自由經濟下要叫你忍受辛苦賺取錢財與被動收入,以後你就可以進入財富自由,等等都是要你認命付出滿足那些掌握實際利益或是權力的人。

 

很多人就是忍受不了這種看不到頭的努力與付出,所以你才會看到很多人想躺平,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,不想再服務掌握權力的人了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lalafreedm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